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方案
一、“阳光体育”的指导思想与目的
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》,以及全面实施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,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,蓬勃开展“阳光体育活动”,增强中、小学生体质。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为认真贯彻与落实“阳光体育运动”的有关精神,进一步加强我校的体育工作,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,保障每天锻炼起码2小时,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运动增强体质、感受快乐,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,拟订以下活动计划。
二、“阳光体育”工作小组
为保证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,我校成立阳光体育运动工作小组:
组长:张超
副组长:朱勤
成员:体育组和各班主任
分工如下:组长负责宏观调控,督促检查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过程。教务处与体育组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,组织开展“阳光锻炼2小时”活动;总务处负责活动场地、设施的管理、定期检查、维修和保养,确保使用安全。
三、实施体育课程目标、要求
1.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体育课时的规定,开足开齐体育课,不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。根据要求,实施全年级每天一节体育课。
2.体育组要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,认真备课,提前备课,熟悉教材内容,认真写好每堂课教案设计,做到体育教案有学年计划,学期计划,进度计划,单元计划,写好课后小结。以上由教务处统一考核、把关。
3.教师以让学生参与、学习、享受体育,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,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。
四、有序组织大课间活动
(一)目标
1.开展大课间活动,改革学校课间操,优化课间操的时间、空间、形式、内容和结构,使学生乐于参加体育锻炼,主动掌握自主锻炼的方法并自觉锻炼,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。
2.通过大课间活动,确保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,促进师生间、学生间的和谐关系,提高学生的合作、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。提高学生的同伴交际、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,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。
3.通过大课间活动,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,充分利用学校有限场地,发挥其育人效益,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气氛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丰富校园文化生化,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,促进和谐校园建设。
4.通过大课间活动,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,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性,通过形式多样,动作简单的课间操,让孩子带动家长一起运动“小手拉大手”,从而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,让学校体育、家庭体育、群众体育有机融合,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(二)协调组工作
1.体育组工作:
体育老师做好组织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、统筹协调安排;并通过体育课跑、跳、投、队列等基本练习,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练习两操(广播体操、武术操),以达到大课间活动增强体质,阳光运动的目的。
2.班主任工作:
(1)班主任指导班级按活动计划实施,在大课间和学生一起迅速来到操场,按时到达指定位置,组织学生按要求参加大课间活动。
(2)班主任平时要注意加强学生安全教育,引导学生安全、文明、有序的参加活动。活动中,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活动,维持好本班学生的纪律、安全。
3.工作小组督查:
工作小组成员、教务处到操场参与、督促实施过程,发现问题经教研讨论找到解决方法,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。
(三)时间、场地、具体流程安排
大课间活动时间:10:05-10:35、14:40-15:10
场地安排:一年级和三至六年级在大操场,二年级在篮球场
主要流程:由广播员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进场,由责任教师在教室走廊前(一前一后)组织好学生(二路纵队),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学生有秩序地进入操场指定位置。
上午广播操(希望风帆)+体适能操+分散活动,退场;下午武术操(旭日东升)+体适能操+分散活动,退场由责任教师一前一后,组织好学生退场。
下雨天在教室进行室内课间操+课桌操+体育小游戏、棋类活动等。
五、安全保障
1.体育教师做好体育锻炼安全教育,利用体育室内课传授、教会学生基本防护知识。
2.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做好安全教育,防止安全意外事故发生。指导班干部做好自主管理,设立若干名班级安全管理员,遇到同学运动不适或意外伤害,及时报告,并送学校医务室。(特殊体质学生不参与)
3.学校医务室配备常用急救包和相应药品。
4.校医在每次活动必须在场,并做好急救处置,做好伤害记录。每学期初,要调查特殊体质的学生,并报班主任及体育教师。
5.相关行政人员利用班主任会议、专题会议、专题教育活动做好安全教育,协助做好应急处置,协调好救助、上报、安抚。
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
2025.2